小故事大道理--《扁鹊论医》之企业管理启悟
感悟: 根据扁鹊治病术,对于企业管理来说:就是事前、事中、与事后的控制。 这也让我想起多年前我在企业做管理诊断时,当我调阅了企业部分记录后,在与董事长沟通时,我以其中一个事故肯定的问董事长“咱们这个问题应该是经常有发生的吧?”。 董事长当时以非常诧异的眼神望着我,近乎认为我有能算命的能力修似的问:“您这是太厉害了!您是怎么知道的呀?” 这就企业管理领域的专业与经验让我可以直接迅速做出的判断。 启示: 《医界治病与管理领域“治病”之通的理解与应用》 咱们对故事中的“治病”可以结合企业管理理解为: “病情发作之前” 为企业管理中的事前预防; “病情初起之时”为企业管理中的事中控制; “病情严重之时”为企业管理中的事后的“事故/质量事故”。 目前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对管理还在停留在事后,在管理发生的事故或实在是“病情严重时”受过教训了才会有了点管理意识,甚至就算受过教训还“执着坚守”的也不少;当然也有部分企业会采取事中控制,在一边干一边解决问题,做到哪再说;做到事前控制的企业就相对比较少。而能将质量事故在“病”情发作之前就进行消除,才是“善之善者也”。预防质量事故 ,要从“小病”开始重视,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。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,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。 可道理很多人都懂,能告诉我怎么做吗? 一、“病情严重”的医治(即事后管理) 很多企业会认为小问题不打紧,不重视导致不断的重复的发生,烦不胜烦。或者认为挺一挺就过去了,导致了问题性质日渐严重,酝酿成了事故而且由于不懂系统科学的理方法,经常就在哪出现问题就处理哪里,就出现了不断的灭火,又燃起来又灭的扑火救火员的角色。 采取的管理应对:纠正措施是最佳选择。 普及下:纠正措施是什么? 纠正措施是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,针对分析结果采取应对措施,以防止该问题的重复发生或在其他地方发生。 教你具体怎么做?与医病同理。 第1步:问诊--描述问题; 第2步:把脉--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。 可使用工具图表从: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,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 析,并找到根本的原因; 第3步:开药--根据根本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方案; 第4步:服药--指定相关的责任人员按整改措施实施执行; 第5步:监督按要求服药--整改措施实施过程中,管理者或部门应跟进实施过程的情况,必要时预以协助解决实施过程的困难; 第6步:复诊--完成后,由指定的管理者对期实施的结果进行验证。验证有效刚关闭整改,无效则需重新分析与制定纠正措施,继续下一轮回。 当有人成功处理已发质量事故和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再发的人,要适当进行奖励表彰,鼓励大家的积极性与发扬并提升大家思考与解决的思维与能力。 许多企业悬挂着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”、“管理出效益”......等标语,而现实中存在“头疼医头、脚疼医脚”的管理误区。管理如同医生看病,治标不能忘固本。 为什么会造成“重结果轻过程” 现象呢? 结果控制者因为在事后改正了管理错误,得到员工和领导的认可; 而默默无闻的过程控制者,在过程中采取的预防措施与对过程的问题及时制止纠正,保证了好的结果,但这样并不容易引起员工和领导的重视。最终导致管理者对表面文章乐此不疲,而对预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敬而远之。 所以很多企业管理者告诉我,老板就关注结果,这些小问题先不用管,做完了再说。 老板关注结果,这话是没毛病的,关键是如何理解与应用。 过程管理有多重要呢? 任何的结果都是需要经过程来控制的,没有过程的控制,就出不了好的结果,过程也就是咱们讲的“事中”。在企业管理中也可以理解“事中”过运营过程、产品的实现过程、服务的实施过程等。 但这个过程控制主要责任者是谁?是企业的管理人员。 管理人员必须对任务安排、流程、人员、现场、设备设施、基层作业过程指导监督、团队协作......等进行管控,以保证预期的结果。 如何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执行力呢? 首先,从上到下应当有很强的全过程质量和管理意识。 其次,每个有制定一套系统的标准化的管理体系。有合理的流程,每个环节有详细的管理标准。 再次,用业绩考核改变公司不利局面。 客户和员工是最好的质量与管理改善者。 同时,更要对预防质量与事故的人和行为进行表彰奖励 ,鼓励提升预防意识与行为。 “种一颗棵树最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就是现在”。 当企业管理问题已经严重时,企业决策者要跳出固有思维,当机立决采取措施还是有机会转变的,必要时寻找专业机构外援。 “航标顾问”致力于把国内外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到企业或需求的机构,为客户量身定制与实施先进的管理方式,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,最终达到提高质量、降低成本、缩短交货期、提高员工士气和作业安全等目的,在助力客户中,共同成长!